接应在排球中是一个 特定术语,其全称是 接应二传。这个名称的由来与排球的战术演变和位置职责有关。
历史沿革
在中国女排的老时代,接应二传不仅要承担与主二传配合的对角进攻任务,还要充当副二传的角色,负责在二传无法及时传球时进行调整。由于当时没有自由人,接应的位置尤为重要。
随着排球规则的发展,自由人制度的引入使得二传防守后的调整任务更多地由自由人或前排副攻承担,接应的角色逐渐从副二传转变为专门的进攻球员。
现代定义
在现代排球中,接应不再承担副二传的职责,而是与边攻手一样,主要负责调整那些二传来不及处理的球。接应通常站在4号位,是球队的主要进攻得分点之一。
国际排联(FIVB)现在规范使用“opposite spiker”来指代接应,直译为“对角攻手”。
技术特点
接应球员在技术上要求全面,通常需要具备一传、二传、快攻和强攻的能力。她们在场上不仅要负责进攻,还要参与防守,与副攻手一起构建网上的防线。
战术作用
“二点换三点”战术中,接应的替换可以加强前排的进攻力量,确保球队在前排有三个进攻点位,从而提高进攻的多样性和效果。
综上所述,接应这个名称反映了其在中国女排历史上的特殊职责和现代排球中的战术重要性。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接应的角色和职责不断演变,但其核心作用依然是球队进攻和防守的关键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