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乒乓球比赛中,常见的错误包括:
站位错误
初学者容易平行站位或前后站位,不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拍面角度,攻球时易出左边线。
站位太近或太远,影响击球的准确性和质量。
拍面方向错误
横拍手手腕内旋导致拍面向前、拍头朝上;直拍手腕内收导致拍面斜向右侧,容易造成漏球、掉球、无意滑板和不规则球。
拍面角度错误
拍面前倾过度和后仰均易造成攻球失误。
击球时机错误
不是在球反弹到网高时击球,而是过早或过迟。
击球部位错误
不是击球的后中上方,而是击球的后上部或后中下部。
摩擦大于击打
攻球时应该有擦有打,但近台快攻不是以摩擦为主,而是以击打为主。
击球位置错误
根据乒乓球攻球的“三角形”理论,人、球、拍三者构成的三角形空间位置是否合理,是攻球准确性的关键。偏前、偏后、偏近、偏远、偏高、偏底都直接影响攻球的准确和质量。
肘关节外张过大
抬肘很容易造成拍面朝下、击球上方,使攻球下网。
夹肘和拖肘
夹肘——大臂与右侧上体贴死;拖肘——大臂向体后拖。这两个动作在攻球时幅度都比较小,击球点太近,不易发力。
大、小臂夹死
大小臂夹死的动作僵硬程度就像上了石膏一样,攻球时只有肩关节在运动,动作缓慢、爆发力差还易疲劳。
直臂打球
此动作也主要是肩关节在运动,动作大而不灵活、不协调。
未能合法发球
发球时球未离开掌心或手指,发球时球未从手掌上方上抛,而是从手指间放出,发球时球未先接触发球手的球拍,发球时用球拍的持球手触摸其他物体。
未能合法还击
接发球时触球,用球拍或身体的任何部分触及球桌上的任何物体,接发球时接触球桌下的支撑物。
阻挡
阻挡是指运动员用球拍挡住对方的球。
连击
一球多击。
用不符合规则条款的拍面击球
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拍面进行击球。
运动员或运动员穿戴的任何物件使球台移动
运动员或其穿戴物导致球台移动。
运动员或运动员穿戴的任何物件触及球网装置
运动员或其穿戴物触及球网装置。
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
非持拍手触碰比赛台面。
双打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
双打比赛中,击球次序错误。
执行轮换发球法时,发球一方被接发球一方或其双打同伴,包括接发球一击,完成了13次合法还击。
这些错误会影响乒乓球比赛的准确性和观赏性,建议选手在训练中多加注意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