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篮球比赛中,走步违例是指球员在持着一个活球时,其一脚或双脚超出规则所述的限制,向任一方向非法移动。以下是走步违例的判定规则:
接球后的步伐选择
球员在接球的瞬间需要选择合适的步伐,确保在跳起后能顺利落地,而不造成走步的违例。
当球员接球双脚着地时,可以用任何一只脚作为中枢脚,确定中枢脚之后,非运球状态下双脚移动便会被判走步。
如果球员在移动中接球,双脚同时落地,一脚抬起来时,另一只脚成为中枢脚;某只脚先落地,这只脚就是中枢脚。
运球状态下的移动
球员在运球时,必须遵循“单脚起跳”和“脚步变换”的基本要求。若违反规定,裁判可判罚走步违例。
在运球状态下,球员怎么移动都可以,但非运球状态(即持球状态时)的移动则受到限制。
走步的具体判定
球员在持球状态下,可以一只脚为“轴心脚”,另一只则称作“非轴心脚”,不可随意变更,而球员被允许的移动方式就是只能移动‘非轴心脚’,‘轴心脚’必须紧贴地面。
如果球员在持球状态下,移动超过指定范围、方式,就是走步。
快攻中的走步
在快攻中,球员在高速跑动中接到队友的传球后,由于速度过快,往往来不及调整自己的脚步,导致收球后走了三步甚至更多才完成上篮,这种情况在业余比赛中更是屡见不鲜。
其他特殊情况
如果球员在未先掌握球的时候运动,即便是跳起后再持球也算是走步。
球员在持球状态下,如果移动时两脚都离地,则必须先传球或投篮,否则视为走步。
总结来说,走步违例主要涉及球员在持球状态下的移动是否合规,包括接球后的步伐选择、运球状态下的移动方式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掌握这些规则有助于球员避免走步违例,提高比赛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