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成材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
授课方式的问题
相声艺人在旧社会的地位不高,学相声是养家糊口的手段,但并不是拜师后就能得到系统的指导。徒弟需要先伺候师父,表现好才能得到几天的教导,这种学习方式导致很多技艺没有系统的传承。
行业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
郭德纲认为相声的门槛非常低,但台阶在门里头。很多相声演员踏进门槛后,缺乏进一步的学习和磨练,导致行业整体水平下降。一些演员互相吹捧,称兄道弟,忽视了真正的技艺提升。
人才青黄不接
在八九十年代,一大批真正懂相声的艺人陆续离世,导致相声行业出现人才断层。虽然近年来有一些青年相声演员崭露头角,但整体上还是缺乏足够的优秀演员来支撑行业的发展。
创作难度高,收入不成比例
相声的创作难度很大,写出一篇优秀的相声作品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如果创作出的作品收入与其投入不成比例,会严重打击相声创作者的积极性。这些年相声创作的乏力,导致优秀作品匮乏,观众审美疲劳。
创新不足,缺乏原创性
一些相声作品过于依赖网络段子,缺乏真正的原创性。虽然有些青年相声演员通过原创性作品获得了关注,但整体上还是缺乏能够引起共鸣和反响的优秀作品。
市场变化和观众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审美和需求发生了变化。相声虽然形式简单、幽默风趣,但难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相声在传播渠道上也不如以前,影响了其影响力。
行业不景气,龙头企业不振
相声行业的龙头企业不景气,也会带动整个行业的衰败。上世纪90年代,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去世,标志着中国相声进入新的时代,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综上所述,相声成材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授课方式的问题、行业门槛低、人才青黄不接、创作难度高、创新不足、市场变化和观众需求以及行业不景气等多方面因素。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行业规范、培养更多优秀演员、鼓励原创性作品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