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一种 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虫媒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直径约为20纳米。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被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群中发现。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感染后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或头痛,但大多数感染者并没有症状。
感染寨卡病毒可能面临罹患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可能使出生的婴儿患有小头症和其他先天性畸形。此外,寨卡病毒还可能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有关联。
自2015年以来,寨卡病毒已扩散至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岛国,包括巴西、哥伦比亚、苏里南、圭亚那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巴西在2015年爆发了严重的寨卡病毒疫情,每天有约500人感染。为了预防寨卡病毒感染,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
2. 使用驱蚊剂,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
3. 清理周围环境,消除积水,防止蚊子滋生。
4. 避免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区。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寨卡病毒感染,因此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